作文题材日记

六年级日记作文满分

本文已影响 2.25W人 

【精品】六年级日记锦集9篇

 六年级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日记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日记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来到了,元宵节又称上元佳节,是春节后迎来的又一个传统佳节。

  元宵节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然后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岁月不断流逝,但元宵节的很多民间习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放烟花等活动,给元宵节增添了光彩。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元宵节还有包元宵的习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妈妈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不断地用力揉面,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揉成宝塔的形状,从“宝塔”的顶儿上拽下一块块面团,然后搓成圆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准备好的豆沙馅,放在这个洞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两只手柔和地将元宵搓圆,这样一个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痒痒了,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元宵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们把元宵放在烧开的水里,不一会儿水滚开了,元宵一个个漂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元宵真叫人眼馋!我们大家吃着这热腾腾的元宵,然后心里感到非常舒畅,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乐呵呵地说:“元宵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甜甜美美,团团圆圆。”

六年级日记 篇2

  五年级的我有着许多的毛病。在您们的眼中不算是一个好学生,但我一直努力做好您们眼中的好学生。

  五年级的我,上课的时候常常不敢举手,不像有些好同学都抢着举手。有时候还会在底下说悄悄话;而且还不够勇敢,有一天,您们要重新选数学组长,但我因为害怕在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所以就退出了;我的成绩也不够稳定,每次的成绩都是忽高忽低的;每次我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都是写完就完事了,都没有检查。六年级的我,一定会上课积极举手,不再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认真的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认真学习,保持成绩的稳定;还要学会严格要去自己,每天自己的作业要检查好,作业的质量要提高。

  六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一定要做一个新的自己。

六年级日记 篇3

  “迎新年,辞旧岁。”

  长辈喜欢将希望都寄托于新年上,传统的习俗与琐碎的忌讳便是不可少的了。亲人间喜欢借新年而相互祝福,欢聚一堂。孩子们更是能获得无数乐趣。门上贴上火红的对联,包上艳红的钱包,年夜饭冒着热气。

  空气里似乎充盈着一种红色的气息;喜庆的,热闹的,忙碌的,团圆的。每一位匆匆的行人,每一个窗户里的家庭,似乎都透着一种更积极的精神。是啊,这是新年,属于大家的新年。

  为何盼望过年?——年早已不是一种捕捉岁月脚印的计时法。年,是一种力量。

  人们活在平凡琐碎的日常中,机械,麻木,拘泥;就像时钟里的指针,茫然地一圈又一圈,忘记了起始,看不见终点。生活中微小的痛苦与欢乐、必定与偶然,就在这繁琐的重复中沉淀,累积,交织成一张苦闷的网。渐渐地,渐渐地,在这网的包裹下,人会失去激情,会失去方向。然而,人自己是没有勇气去撕破这张网的,就像单调运转着的零件,很难自己停下;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崭新的开端——新年。

  过年,就像爽快地一把撕下一张日历。把旧的日子一撕,仿佛就摆脱了以前的所有不快,仿佛就跨越了以前的所有困难;望着新的一年,仿佛就能看见全新的愉悦的曙光,仿佛就有了全新的力量去面对全新的未来。就如面对神灵的祈祷,能安慰自己的心灵,能获得勇气。

  年就能给人这种“迎新辞旧”的力量。过新年,是种信念,甚至,是种信仰。

  又是一年,又是新的一年。

六年级日记 篇4

  这是春天的一个午后,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刚抽出嫩芽的柳条,暖暖的春阳抚摸着柔柔的小草,大地到处花红柳绿,绿树红花相互掩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下午,爸爸带我来到体育场放风筝。一路上,我兴高采烈,又蹦又跳。一位小男孩问道:“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们摇摇头说不知道,他笑着说:“今天是风筝和天空的见面日

  来到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多得几乎数不清,通往体育场草坪的入口处堵满了各种车子,草坪上到处是人影,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抬头望望天空,各种各样的风筝被细细的绳子牵着在天空中漂浮着:有罕见的红蜻蜓;有画着可爱笑脸的三角风筝;有火红如太阳凤凰……天空中最有特色的是那威武的雄鹰了,只见她展开翅膀在天空中盘旋,一会儿低空掠过,一会儿高空巡逻,仿佛在寻找地面的猎物。望着眼前的美景,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让我的风筝飞得比你高!”

  我高举着风筝,向风的反方向奔跑,突然一阵强烈的风吹来,我猛地一松手,风筝就“呼”地一下子飞了起来。风筝越升越高,在我的视线里越变越小。这时,我仿佛觉得风筝飞到了云端,和白云跳舞,和小鸟欢唱,和星星游戏……正当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时,忽然,我的风筝和另一只风筝的线缠在一起,一下子一个“倒栽葱”栽了下来……

  瓦蓝瓦蓝的天空衬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显得那么活泼而又生动。渐渐地夕阳接近了山顶,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体育场的草坪。

六年级日记 篇5

  元宵节这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学习包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然后这次有经验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感觉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心里也美滋滋的。

六年级日记 篇6

  “天阶夜色凉如水,我看牵牛织女星。”我坐在家门前的复古石凳上,在星罗棋布的星空下,星空是那么的高深莫测、绚丽多彩。古往今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和星空结下了缘,浪漫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人们对星空更是怀有崇高的敬慕。

  浩瀚的宇宙中,这些星星是一块又一块丑陋的石头,而在地球上望,星星散发出绚丽的模样。零零散散,或大或小,散发出柔和的光彩,仿佛是一幅巨大的、精致的画一样。他们伴随着月亮在天上发光,像是无数镶嵌在深蓝色幕布上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又似乎是远方山顶的灯塔。

六年级日记 篇7

  活中有学习,学习中有生活。在某一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边吃边听着电视里面的新闻广告。在随后的节目预告里,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抬眼看看老妈,只见她高兴万分。“哎,”我叹了口气,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古装剧。还是那种不厌其烦的喜欢看。于是我半开玩笑的根妈妈说“古装剧的编剧真应该感谢你们这些它的忠实粉丝阿,没有你们,哪里能让那些编剧赚这么多的名气知名度跟钱啊!”谁知,妈妈却一本正经的反驳我说“谁说的,是我们这些人应该感谢她们这些编剧才是。如果不是她们写出这么好的剧本,也不能让我们在工作劳累了一天之后还能收获享受,有事可做,有期盼可等。让每个无聊的夜晚因为等待看节目而变得让人期待,变得美好。”

  我诧异于母亲的答案。或许,是母亲太过朴实,太过于善良和辛苦,也可能是工作太累了。而我却没有意识到母亲的话,这是一种多么智慧的回答,又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生存方式阿!

  对于生活的一切,我的所得,都时时记着感激,记着感恩。让所有一切得到的,失去的,都因为感恩而镀上一层美好而温馨玫瑰色,是多好,多美的一件事。我相信,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必是一个良善的人,一个懂得制造幸福的人。哪怕幸福仅仅只露出了一个线头,她也会用这样一种智慧,将那线头拽出,织成一件毛衣,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林清玄曾在他的《黄昏菩提》中这样写道:每天我走完了黄昏,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下的头发,说一些赞美和感激的话。感谢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惊醒不至于堕落;感谢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这也是一种感恩与智慧阿。虽小却是那样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心灵。

  或许,感恩本就源于最微乎其微的生活,但它确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后记印度书上说,斯拉万月是一个时间。试图用时间去留住幸福,这是最傻的事情,因为幸福永远跑的比时间快。而时间能捕捉到的,仅仅是幸福的影子:回忆。但我想感恩,却能将幸福延长。

  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关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回报,去感恩。在生活中,在父母的关爱中,我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生活中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六年级日记 篇8

  我现在是一名六年级小学生,我们老师有时会要求我们自己写日记,有时没有。

  刚开始,我很讨厌写日记。每次要把一天的事情记录下来,觉得很麻烦。我也偷过懒,不写,然后向老师谎称自己忘了拿。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开始“奋笔疾书”。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马,教了我们六年。马老师在班里曾告诉我们,写日记其实很好,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力,并提高作文水平。我虽有点心动,但心里仍不想写日记。马老师看到我们不想写日记的样子,笑了笑,说:“这样吧,我给你们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里,你们必须每天写。为期一个星期,好不好?”我们只好答应了。

  写了一个星期的日记,我突然有点喜欢上了写日记。就像是在把自己的喊出来一样,心里感觉很爽。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写日记。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应经不知道写了多少篇文章日记,也不知道写了多少篇博客。写日记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真好!

六年级日记 篇9

  今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吃过午饭,外婆说:“刚好今天大家到齐了,我们来做红团吧!”我高兴的叫道:“好呀,我最爱吃红团了。”于是大家都忙碌起来。

  外婆先把米和绿豆分开煮熟,加入一点糖,搅拌均匀,这是馅。接着把糯米粉磨碎,再加上红食素,搅拌均匀揉成红面团,外婆熟练地红面团分成大小一样的小球,再用小圆棍把小球搓平,成为一个个“红薄饼”红团皮就是这样形成的。外婆给我示范把馅放在红团皮里面并包紧,然后把包好皮的红团放进一个木雕成的红团印章里,轻轻压实,用手一敲,一个带有花纹的红团就成形了。

  做红团看似简单,可是要做的好却不容易,我们分工合作,外婆负责印制,我和妈妈包馅。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勺子挖上一团馅,放在皮上,再把红团包紧,但是一开始我不是包的馅太多就是太少,做的红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太难看了。这时外婆对我说:“红团的馅差不多三勺就可以了,馅太多了,就露馅了,馅太少了,红团皮又显得太多了,不好吃。”于是我按外婆教的“秘诀”去做。做好的红团个个饱满均匀,一个个红扑扑的“脸蛋”好像在对我笑呢!

  外婆把包好的红团垫上粽叶,放在蒸笼上蒸,过了半小时,红团熟了,打开蒸笼,一个个红团热腾腾的,红彤彤的,比没煮红得多,妈妈说这代表让新一年红红火火。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放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以前,我学会了煮牛奶,今天,我学会了红团,不知道以后还会学些什么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