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

破世界纪录将越来越难—竞技体育迫近极限? - 话题作文3000字

本文已影响 2.01W人  木头人

  新世纪来了,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憧憬。然而,审视在20世纪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竞技体育,却让人感到了一丝困惑———有关人体极限的困惑。

破世界纪录将越来越难—竞技体育迫近极限? - 话题作文3000字

  困惑一:世界纪录破到何时

  在20世纪,人类向自己的体能极限,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体育先锋们将奔跑的速度、投掷的距离和举起的重量一次又一次地带到新的高度。能否打破世界纪录已经成为大型比赛最叫座的“卖点”之一,尤其是历届奥运会的田径百米大战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运动员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精神感染了所有的人,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越来越深入人心。

  然而,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那种破世界纪录如探囊取物的时代已一去不返,竞技体育已经走到了人类身体极限的边缘。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运动生理学教授佩罗耐特和他的研究小组最近得出结论说:尽管人类的运动成绩还保持着上升的势头,但目前已经基本稳定在了一个层面上。

  佩罗耐特教授还说:“虽然还可能出现更好的成绩,但显然运动员已经快触到了人类能力的顶点。今后,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再指望运动员每一年的成绩都高于前一年了。”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现在运动员破纪录越来越依赖于偶然性了。以田径的男子1500米为例,1998年,这个项目沉睡了15年的世界纪录被打破,成绩为3分26秒。在漫长的15年中,这个项目上的顶尖运动员的成绩时好时坏,根本没有一种总体向上的趋势。科学家们预计,在未来的10多年中,1500米的成绩将依然如故。

  其实,该项目的窘境正反映了一个趋势:即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在下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田径中的男子100米项目。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上,世界上第一个男子100米纪录诞生了,成绩是12秒。仅过了8年,世界纪录就缩短了1秒。然而,为了把成绩再提高0.4秒钟,人类却花费了20年的时光,直到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英国运动员亚伯拉罕才将成绩提高到了10秒6。为了庆祝这个人类来之不易的突破性成绩,艺术家们拍摄了一部电影以示纪念,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著名影片《火之战车》。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后提高100米世界纪录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为了减少又一个0.4秒,人们经历了36年的漫长等待。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突破世界纪录进入了以百分之一秒作为尺度的时代,经过近40年蜗牛般的推进,人类在世纪之交仅把世界纪录向前挪动了0.41秒。

  英国统计学家绘出的本世纪历届奥运会田径男女100米运动成绩变化的曲线图,也显示了这一趋势:100米纪录的更新曲线在60年代以前被频繁改写,而从196 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打破该项纪录的难度越来越大,女子100米在近几届奥运会中的成绩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在以往被称为破纪录天堂的奥运会,如今破纪录的情景大为减少,即使悉尼奥运会泳池里的辉煌也不能掩盖这一总体趋势。科学家们指出,优秀选手在奥运会的重压下难出佳绩,说明人类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已经接近所能承受的极限。

  为此,不少科学家已经着手计算人类身体潜能的极限,佩罗耐特就认为,再过50年,人类将达到自身的极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甚至算出了一些极限的数值。他们说,到2050年,男子马拉松的最好成绩将是2小时2分39秒,仅比目前的世界最好成绩快3分钟多一点,而届时男子100米的终极最快速度将是9秒51,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将停留在2米50。

  预言家们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80年代末,科学家们曾用数据模型推断出,2000年男子百米的成绩将达到9秒79,男子跳高成绩将达到2米45,结果,预测与事实竟惊人吻合。难道,真如科学家所言,人体运动存在极限?

  困惑二:基因禁果敢不敢吃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一篇题为《“跑”投无路》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运动员发现仅仅依靠刻苦训练并不一定能换来突破性成绩时,就寻求外力的帮助尤其是科技的帮助,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而选择服用禁药是其中极端的做法。

  据悉,兴奋剂的种类目前已经有500多种,由于兴奋剂对人体有害,并且服用兴奋剂有违公平竞赛的原则,所以,反对使用兴奋剂已成为当今体坛的共识。

  但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反兴奋剂这个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能改善人体基因构成的基因注射技术5年后就能在市场上得以推广。如果这一技术被批准实施的话,篮球运动员通过“外力”的帮助大幅度增加身高,田径选手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腿部的肌肉类型,在新世纪不再是梦想,人类将极有可能在基因层面实现对自己身体的一次革命性优化组合。

  已经有人把基因改造称为下世纪的兴奋剂,但一些科学家质疑说,如果基因注射不会给运动员身体带来伤害,那么是否有必要对这种做法进行限制呢?

  传统观点指出,血肉之躯的竞争蜕变为基因好坏程度的比拼,奥林匹克的梦想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几根细细的针头,那么竞技体育还有什么趣味可言?

  但“进化论”者们也有充分的理由:下世纪的你,或许就是经过基因改造过的,你想躲开基因,可你就是基因的产物,你如何躲得过?

  “进化论”者还指出,20世纪许多运动成绩一再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科技的帮助,尤其是运动器械和着装的改进更是曾对运动成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撑杆跳高为例。撑杆的材料先后经历了木杆、竹竿、金属杆和玻璃纤维杆四个阶段,每一种新材料的使用都对当时的运动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1932年奥运会上,在这个项目上默默无闻的日本人突然崛起,他们成功的奥秘就是使用日本特产的竹子替代当时流行的木杆作为撑杆材料,并将世界纪录带到了4米30的新高度;二战前后,西方国家在无法获得日本竹子的情况下,不得不改用金属作原料,此举虽然勉强使运动成绩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却无法再取得新的突破;然而,60年代初玻璃纤维杆一问世,世界纪录竟在一年内提高了23厘米。

  此外,在1998年冬奥会上,荷兰人发明的新式冰刀曾使大批沉寂多年的速滑世界纪录作古;在悉尼奥运会上,“鲨鱼皮”泳装的投入使用,又使不少选手独领风骚。

  为此,“进化论”者认为,活生生的例子已经表明:向人类极限的挑战,从来就不单纯是运动员单枪匹马的个人行为。既然人们能容忍看得见的高科技材料把运动员武装到牙齿,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肉眼看不到的基因为体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物理学世纪,21世纪则属于生命科学。或许,人类在向自身极限挑战的征途上,竞技体育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

  困惑三:健康和超越孰轻孰重

  体育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活动强身健体。然而,单纯对极限的挑战,似乎正在背离这个宗旨。在金钱的刺激下,破纪录越来越难的运动员,训练负荷和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研究人员担心,不顾一切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是饮鸩止渴。

  最新的研究表明,超负荷的训练严重损害运动员们的身体健康。大约65%的耐力型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超负荷训练遭到损害,现在这一问题也开始出现在短跑选手和力量型运动员中,并从影响他们的心理开始,直到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接下来就是影响他们的运动成绩。

  美国奥委会的研究人员对全美滑雪队进行针对性调查后发现,一半的运动员患有哮喘。而另外一些研究人员对58名马拉松运动员检测后,发现,其中15名患有季节性哮喘。这种病会在春天因花粉、冬天因寒冷发作。对于女运动员来说,过度的训练会导致饮食失调、骨质疏松等不良后果。长期的训练使她们的体重过度减轻,而她们又不能吃足够的食物来提供训练中必需的能量,进而导致出现其他症状。

  同时,对人类极限的过度追求,甚至让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誉为空中探险家的法国降落伞运动员帕特里克,长期致力于超越人类极限的空中探索。他曾自己设计了一种象鸟翅膀一样的特制飞行服,并且穿着这种服装从飞机的机舱跳出,借助风力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飞回机舱,实现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但他却在此后的尝试中命丧黄泉。

  此外,人们还能列出许多“极限殉道者”:向速度极限挑战而丧命的赛车王子塞纳,猝死在家中的田坛女飞人乔伊纳,以及长眠在世界各大高峰下无数无名登山运动员。

  人们敬重挑战极限的英雄,佩服他们的勇气,赞叹他们的坚韧。但如果反躬自省,也会让人感到一丝迷惘:突破极限固然值得钦佩,但是如果必须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去换取,值得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