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材演讲稿

让朗诵回归灵魂深处 - 演讲稿1300字

本文已影响 1.2W人  行雁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让朗诵回归灵魂深处 - 演讲稿1300字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有关朗诵的一些感想。

  三天前,我坐在电脑桌前撰写演讲稿,心中千头万绪,有太多感悟,太多想法想要分享,可惜却不知从何说起,反反复复,苦思无果。这时候,校朗诵团指导老师李芳老师发给了我她写的一篇随笔,叫做“我为什么要写作?”。其中摘录了一位学姐的话,令我颇为震动,她说:“一位北欧女作家曾经说过,只要被落成文字,一切悲伤都可以忍受。写作或者成为作家,大概是一种自我疗伤的方法。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去不了的地方,以及那些永远失去的、无法归去的,由文字倾诉出来,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救赎。”

  这段文字来源于第九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称号的获得者王敏学学姐。在内心震动之余,一个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我为什么要朗诵?从我小学二年级接触朗诵开始,这一路走来,有太多人问过我各种有关朗诵的问题:“你喜欢朗诵吗?”“有什么宝贵的朗诵经验吗?”“朗诵时应该注意什么?”“朗诵的技巧有哪些”等等。可却从没有人直接问过我:“你为什么要朗诵?你为什么要诵读?”或许我曾在某个比赛后的深夜问过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要朗诵,可惜却从没有得到过确切的,可以令我相信的答案。

  李老师在文中写道,她几乎是想把整颗心都揉进文字间去,去阅读那个年仅十七岁的姑娘的心。我同样带着思索与探寻的目的阅读这段文字,却在不知不觉中读出声来。一遍通读,我忍不住念第二遍,第三遍,或是成段的语句,或是单一的词语,用一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来说,这其中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指引着我,牵动着我。我不知道李老师“把心揉进文字中”的方式是什么,而对于我来说,这好像就是我的方式。

  就这样,面对一段不超过300词的片段,我反复读了整整一个小时。我惊觉时间过得飞快,而在我结束最后一遍诵读的同时,一个我期待许久的答案突然闪现。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好好回答过这个问题,因为对我来说,朗诵是一种我对文字的本能。不光于我,它同样是所有人的本能。正如同为校经典诵读团成员的李民哲学长所说:“人们平常看书,大都只是看,有时看得入神了,就在心里默读。若是读到心潮澎湃之处,则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这大抵就是朗诵最原始的形态。”

  我们通过这种原始的本能,去构建我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去揣摩字里行间隐秘的情感。它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最完美的桥梁,可以让两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灵魂,在这里相遇、碰撞,互相交换情感体验。王敏学学姐在文字中寻找着自己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去不了的地方,追忆着那些永远逝去的、无法归去的时刻,而我,用我的声音追随着她、陪伴着她。在这途中,我同样找到了那个属于我的远方,追回了那些属于我的记忆。朗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进创作者的内心,而在无形之中,我们也成为了创作者。

  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它可以是清晨迷蒙时一句没由来的呢喃,可以是写作文时忍不住的低声推敲;它可以是凝望明月时脱口而出的一声感叹,可以是面对不公时悲愤至极的怀疑。

  我们用语言,打开各自世界的窗户,从里面看一看属于另一个世界的风景。而当我们朗诵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故事装进手提箱,带着满箱纯粹和热情,打开自己世界的大门,走进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平行世界中去。而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文字放进风里,可以看见月光,可以远眺群山,听到来自世界的回响。

  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