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材读后感

读《家》 - 高中读后感800字

本文已影响 1.56W人  陈艺天

  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醉倒在路边,警察说想扶他回家。他说:“家?我没有家。”于是警察指着一栋豪华的别墅问:“那是什么呢?”富翁说:“那是我的房子。”

读《家》 - 高中读后感800字

  而在巴金的《家》中,有家人,有房子,有家族,但不像真正的家,于是觉慧去了上海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并没有读出“家”所含的内容。只是觉得觉慧、觉民、琴这一些“新青年”为“新”的思想、制度而着急。但从向督军请愿之事开始,“家”就占据了小说的主体。祖父的怒气、觉慧与鸣凤的谈话,似乎开启了“家”的大门。

  在这个大家庭中,急性子、反抗精神强的觉慧很吸引人的眼球。生性软弱的剑云、觉新的“消极主义”有时让我无可奈何。觉民、琴的新思想被家人所阻的情况又使我着急(觉民最后藏在同学家逃亲的行为终于打破了平时唯唯诺诺的半敷衍景况)。还有,就是各位长辈为了一己私利而与家人明争暗斗,觉新对他们的“无抵抗主义”……巴金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封建大家族。

  我曾经读过鸣凤投湖这一段,现在结合了前文才能真正有所感触。其实当时我心中一直回荡着四个字“怒其不争”。为什么鸣凤就不能迅速地告诉三少爷自己要出嫁到冯乐山老头子家里呢?觉慧绝不会因为这句话打断了他的文思而恼怒的。但她就是将这些话埋在了心底,没有说出来。倘若,她说了出来,觉慧可以像后来觉民逃亲那样,两人一起暂住同学家,再前往上海……可是就是缺这一句话。

  读完结局后,我看到了书后的“附录”:巴金为《家》写的几篇序、后记,有初版、五版、十版和重印版。在这里,我看到了巴金的成长。一开始(初版),他谈了写的目的,为自己的亲人写的悼信,为家人的思想悲哀,沉浸在对封建的谴责中。五版时,他发现自己的性子比当时更烈,更充满激情。而后来,他说本想重写这部小说,但又想保留青春的放荡不羁,所以又放下了手中的笔。直到重印版,他批评自己在小说中投入过多的爱憎,没有抓住反封建的要害。毕竟,阅历是书本中学不来的。我想,若他真的重写这本书,或许会赤裸裸地反应出社会,并将本来就栩栩如生的人物之间的事情写得更温情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